胎全以后,脱离了母腹,便假借口鼻之窍,外纳天地之和,此乃呼吸之气所由来的原因。而思虚之神,也缘此气而进,借家为寓所,夺舍而居住,此神乃是历劫轮回的种子,生时先来,死时先去,弃旧图新,毫无休息。赤子下地而先哭,此也因默着于其轮回之苦。迨其抚养渐成,识神用事,情欲缠扰,元气日亡,并使呼吸之气刻无停息,也何惨也!更有后天之精,生不带来,死时先去。只因身中的元气渐充而渐满,推而至于十五岁左右,阳极阴生,阴长阳清,遂令浑沦之气,化为交感之精。交感者,有交有感则有精,无交无感也无就,此精乃是欲念所逼,气血所化者也。更有梦感,梦交而遗其精的。必是气血不固,肾窍难留而出泄,这些都是属于感交之精。故吾愿学道之士,只取于先天,不取后天,上药是可得矣,即或筑基练己,不敢骤寻极品,也必练元精而化元气,练元气而产真铅,以为后天之先天,以足半斤的后天,那么也可求此无上之先天了。
《心印经》曰:“上药三品,神与气、精,此乃是修丹的妙物也”顾其中之最上者,元神、元气与元精,真精、真气与真神。元者何?先天之意。真者何?亦是先天也。
先天之元,本生于皇降,所谓童子之天元正是;先天之真,成于大道,我辈之人元是也。不得天元而修之,必然就只能修人元。
或问:“天元如此其重。请即天元而言讲一下,可否吗?”其实,天元一事,是依天地以阴阳五行,化生人物,气以成形,而理也赋于其间。生人之气乃是元气。母与父未交之前,其中止有元气,而没有后天的呼吸之气,等到了十月形全,宛存口鼻,乃随于母之呼吸,而外纳天地之太和,并使之轮回阴神,缘此呼吸而进,后天的神气两全,即时便可哇然坠地了。幸好当时口不能讲话,目不能笑,无知也无识,元气浑沦,不虑不思,阴神无用,元气以元神得以相资而养。等到了二八十六岁以后,神完而气足,阳极而阴生,遂之变出后天感交之精,而欲火蓬蓬,阴神肆志矣。故童真上德,有缘遇师,即将天元之体,清静修持,可作无为天仙。如果等到后天用事之时,即么先天已退位了。
或有学者问之天元即然如此的容易修持,何不举列童子入山证果呢?即童子而为神仙,多好呀!善哉!天地生人,立天之道,行天之德,所以当内守以成真,不妨外出而成人,用以广大其造化。否则,仙道虽盛小道必微也。足以于顺生人以后,重逆生仙之方,此是人元大道。所以又曲成万物而不遗,范围天地而不过。只要学者能识得精、气与神就可以了。
元神与真神有何区别呢?元神者,浑浑噩噩,真神者,朗朗明明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