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即气以赋理,气理合而性命浑全。以一而合二一事,举水以灭火,水火交而性命长在。天命之谓性,命中有性,顺而成之,孟子曾以形色而谓天性。因为其所命者,有此形,即有此性,良知与良能,皆于所命之形体而寄之。尽性以至于命,性中造命,逆而成之一事,于感于召,皆于性之神光为之,如今而知上德清静,守其顺成之道,而结仙胎,即天以全人也。并可知道下德返还,修其逆成之道,而结于圣胎,又尽人而合于天也,学道者其知之。玄关一窍,自虚无中生出,不居在于五脏六腑,肢体间就更不用说了。以其名而讲,此关为玄妙的机关,所以叫玄关,此一窍为万法归一之地,有独无偶,所以叫一窍,一言而备之曰“中”,为何叫中呢?中是上下之中,但它也不在上下之中,它有死有活,玄关死活作何理解呢?凝神聚气现出此一中,就是活。以活之论,乃算做玄关一窍,所以说“自虚无中来”。以死之而论,就叫做黄庭、气穴、丹田。真机直露,得者秘之。
玄关者,乃是神气交媾的灵光。视见玄关,明灭无定。初入于玄关,恍惚无凭。以其神气乍合,未能固结。到得交抱纯熟,死心不离,始识玄关之中,人我皆忘,鬼神莫测,浑浑沌沌,兀兀腾腾,此中的玄妙,变化万端,不可以名状,无怪其名之多也。其间各人所见不同,各因所见而名字,各就其所用而号之。
自古仙师本来就秘而不言,都要摩顶受戒后,乃有传述。即有所谕,不过是说:非心非肾这些话而已,吾说其并非黄庭、气穴、丹田。今再说破,识者秘之。
丹家有一穴,而这一穴有两孔,中间中洞,孔窍开于两端,所以称之为两孔穴。
师所传口对口,窍对窍者,即此境界也。为任督两脉交合之地,阴阳交会之所,乌兔往来之乡。一穴而有两孔,其中有作为的功法,此法最是玄玄。
《参同契》讲:“上闭则称有,下闭则称无。无者以奉上,上有神德居。此两孔穴法,金气亦相须”此数语之言,即讲尽为之之法了。
上下者,天地之谓。闭者,冥合之事,有无者,妙窍之指。称者,名状也,一上一下,皆藏于此穴之间,若有而若无,咸在乎此穴之内。当其致虚守静,天地冥合之时,有以观其当选;妙有之物,不可名而可名,所以称有,所谓窈冥有精,其中有信者也。无以观其窍,虚无之窍,可状而不可状,所以叫无,也即所谓其中有物而归于无物。无者以奉上,即是将无而还有。其所谓奉者,是谁敬奉,是谁相奉,神德恭居,其气自还。还即奉也,只怕是上无神德。上即是黄庭之上,德即是谦柔之德。《参同契》所谓:“反者道之验,弱者道之柄”也。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