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是真空。真虚真空之间,静而又静,清而又清。气息也绵绵,心神也默默。至此要一切放下,人我皆忘。这一段功夫,在丹经中叫做“钻杳冥”。《道德经》中最根本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,:“道之为物,唯恍唯惚,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。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杳兮冥兮,其中有精,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”。钻入杳冥,就是夺此成仙之信。杳冥中有精,然而钻得不深,便把握不住,但杳冥中也有气。只要我能一神独觉于其间,其气即为我的真息。一旦真息发现,薰心而有酥痒之感。我还要将此息按入虚无窍内,在那个空腔里,于是慢慢积累,从此命蒂生而阳气自长。如此之后,便可以开关运气了。三、 杳冥要诀
钻杳冥,乃是身内的阴阳交媾,陆潜虚仙祖曾说:“交媾乃太上密秘之旨”。说到底,交媾就是至阴的本源,杳冥的根核。人要能够钻入杳冥,方才能够得成交媾。一旦入于杳冥以后,不交媾而也能够自动交媾。于是便从至阴中而生出至阳。
钻杳冥的功法,总之不出四个字“凝神调息”。这里所讲的凝神,是将先前已清之心,收而入于内境。心没有清时,眼不要内闭。先要自动而自勉,把他收回来,清凉恬淡以后,才可以收入气穴,也就是前面说的虚无之窍。然后将神坐于虚无中,不偏也不倚,如此就是凝神于虚。
调息一事并不难,只要心神一静下来,神随息而归于自然。我只是守之,顺之。然后神光下照,(闭目后,神静而自有神光下注)。如此便是调息。
但调息又不止于此,应该调度阴跷之息与我心之息相会于气穴中。调度的方法,应该顺其自然。只要将前面讲授的功夫修练好了,自然会令神在气中,而默注于元海,不交而自交,不接而自接。我只是守其性,使之不散乱。存其神,而使之不昏沉,所以能够杳冥恍惚。
总之,心止于脐下,叫做凝神。气归于脐下,叫做调息。神息相依,我守其清净自然,就叫做勿忘,我顺其自然,就叫做勿助。
勿忘而勿助,以默以柔,只要呼吸之息(包括内息与外息)活活泼泼,心神自在,那么就可以钻杳冥。总之两句口诀:“以虚空为藏心之所,以昏默为息神之乡”。经过三番两次,澄之又澄,忽然间心息相忘,神气相融,便是不觉恍然而阳生矣!
四、 开关展窍总要心传
总结前面的功法,次序分别是:收心(静神)、调息、闭目存神,然后就顺之自然,静之又静,清而又清,一切放下,而全体皆忘。最后是进入混混沌沌,杳杳冥冥的境界。功夫到了这时候,就如同天气季节到了冬天,万物芸芸,都各返于它们最原始的根本时代。又如同一天中的夜晚亥时,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