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鼻息忍而不出,我于是咽一声,流入气管,降下重楼十二队梯,于是神水灌注华池矣!这个“华池”,世人多有不知。或者说在舌胎下,或者说在下丹田,全部都不是,此华池是在人两乳之间,名叫上气海,与玄膺隔一层之际。白玉蟾祖师说:“华池正气海内”也就是这个意思。
水满华池,走而不守,至于绛宫,则心地清凉。如愚如讷,如鸡抱卵,暖气不绝,似龙养珠,蛰伏不动,火功既足,内丹自成。一颗灵珠,宛如丹桔,结在丹田,英英有象。
至此则血化为精,精华为泵,本性圆明,如日长明,阴魔尽退,止留得半斤活泼泼的真汞。
第三节、元精相交妙道
丹经中:“阴阳之精互藏其宅”。阴精藏于我身,而阳精藏于彼身。我采彼家之气血,借彼家阳铅就是元精相交之妙道。此不重述。
第四节、元气相交妙道
乾道(男子)行功秘法:闭目调息,神注下丹田,法自下极开始,而气穿尾闾、上夹脊、透玉枕、入泥丸,略存而降,又自华池下重楼,由绛宫一停,于是过心。
泥丸名为髓海,暖气达脑乃化为液,华池乃是任督会宫,所以须要略停,并不是止于泥丸。于重楼处直下,至如绛宫乃是藏气之府,脑池所降之液便可以于此化血。
然后经心后分两路达下腰肾,又略存。
心后面有两络通腰肾,人用心太劳而心血枯,两肾之精由此逆上而救,所以、劳心之人,其肾必亏。如今于心后退降其气,其血随之而下,血便化白而肾气充足,所以须要略存一下。
又觉得之暖气各向于腹兜,并环拱至脐,须要大存。因为这是练液化气的妙用,所以要大存。
随之又以意注命门,更须久存。这乃是练精化气的妙用,故须久存。练气之诀,其命门、绛阙、泥丸三处为仙凡共宝之要地,凡是能于此着神意,精、气、神则自然充足。从事修仙的如果舍此三地,便无从下手。然而水府本冷,绛阙本暖,而下极又系阴浊会地,泥丸为清会之天。因为水胜润下,火性炎上,所以欲令水上升,火使下达,并不是神意指使,而其不从命。绛阙神清,境忘其热,得有化血再化为气之验,因而下注中黄,辟开生面,四境共宁。
然后下穿尾闾,如前法升而降而存。如此精而化气时多,自然会透元气于杳冥而于彼家元气会合相交。
坤道(女子)行功秘法:也闭目寂神,功法自华池一存后,方下重楼,抵绛宫,法当存此绛宫,而局境宽遂,趣味悠闲,恍见性光,波光蓝如。当然说法是如此,而当戒按图索骥。
顿时觉得有凉液自天滴下,而学者此时项背须直,而头面须带仰势。凉液一到心宫,倍觉清凉。而学者此时方见性水。此时应大存。所谓大存,并没什么寓意,将所存之事一忘再忘,即是大存。
继而随机溜下,言溜是指由然自得之趣。又分达于心后,此时更有露液化血,露血化精等等妙验。
再及腹,又觉遍体氤氲而下极(即阴跷处略上)火热,这又是练气化气(此气乃另一个字的气)之念。如此反复化气,而自有元气随之出体而与男子元气相亦相媾。
乾坤(男女)合修行功秘法:当男、女双方通过上述功修而纷纷透出元气并交合之时,(此二元气初出时带有阴、阳相异之物,所以能不合而自合,不交而自交)必须知两元气交合后必有所生。我当以志将其引落于中黄极中处,如珠盘旋,而又如霞云覆护,这便是致成天仙功诀。
第五节、元神相交妙道
乾道行功秘法:在功境达至男女元气交合之后,便可修行元神相交妙道。
于功到寂无所寂,忽觉得内机有如得见一般,继而又觉勃然机现,乃是活子正象;油然内透而将达于男根,法用天目相凝,其气自循督脉逆上昆仑;微以意留,觉此髓海波宁,油然而下注,华池生风,汇临绛阙。此时天君泰定,万国咸安。又有一动起,乃循海底逆透上颠(关顶),而元神出矣!当有异性元神在虚境之中,于是相会。
坤道行功秘法:清静体中,空空荡荡,心本虚寂,至虚灵而觉,不以空为证。不作空想。知水月交映,其机根于湛寂,寂如之际,一念不生,其念清极,而水月自现。乃觉气通流趣味,于无闻无见中,这是三才初现,惟守夫混穆气象,不加一毫维持作用,听其自罗自列,隐隐现现,一如蜃楼海市,愈现愈奇,有移步换影之幻触动心目,我念起即扫,内慧光充,有一灵独露之兆现于浊带,不住于明,而神枢于寂,一下跳起,而会于男性元神于先天混沌之中。
乾坤合修行功秘法:当两元神会透虚空之后,男则广其鄞鄂,女则扩其玄牝,自然有种龙、种虎神交生物,而又必下投于各家谷中,此时须要认清。
丹经曰:“无中生有还归彼”,无中生有者先天真一之气,彼家得之而立命。
又云:“有里返无我得之”,有里返无者,乃是先天太极中真阴、真阳交生之性,我用以而了性。
但也有神交时而沐俗天缘的,竟于种交之际,引落天宝,若此时偶得天宝,当提起涌泉黑煞(黑气),升会海底之命玄,并逆自海北(气海之北)极处,从后升腾,经背而达于脑,汇聚虚际,一旦往前下注,即可降天宝之烈火,而不致于伤我身体。
上之为元神相之妙道行功秘法矣,历来难以示,还望得者珍之!珍之!
第六节、感通心髓
《悟真篇》里面讲:“阴阳得类归交感,二八相当自合亲”《易经》也说: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万物衍生的自然规律就是阴阳交感而男女媾精。以人而言,男与女就是同类阴阳。
平时,阴阳各偏,或是阳感而阴不应,就是阴求而阳不招,或是阳过而阴不及,或是阳盛而阴不足,这些全都是因为真灵有偏。如此的不中不正,自然也就造成了道的不全与不成。
要使阴阳合中,就需阴阳交感,而阴阳交感在人而言,就是男女虚空双修的感而遂通之诀。
男女双方互感互应,而能相通,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男女双方互感互通呢?此中最重要,也是最关键的东西,便是丹经中讲的“白虎首经”。
张伯端在《悟真篇》西江月词第三首中讲:“白虎首经至宝,华池神水真金”知几子在《悟真篇集注》中说:“首经即五千四十八日之期,此期初至,先升白气,降为神水,水中有真金之气,故曰神水真金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女子的二七时(十四岁)的天癸(月经初潮)为“白虎首经”。但是《悟真篇》的说法与知几子的又不同。
今考证出子野所注而言:“男子二人真经通,女子二七而天癸降,当其初降之时,是首经耶?不是首经耶?”仅阅读如此几句话,就知是疑惑之辞,而并非是决定之论。
其下文又说:“神水即首经也。老子曰:“上善若水,善利万物?”真人以首经神水为喻,言其利生之功,非其它丸散外药可比”这一段话是讲神水就是首经,但是神水与首经又皆是喻言,所以并没有指明首经究为何物。
薛道光曰:“首者初也,首经即白虎初弦之气,却非采战闺丹之术,真一之气,在天曰真一之水,在虎曰初弦之气,若练在华池,名曰神水。此乃真金之至宝,皆不离真一之精。流历诸处,故有种种之异名,以其能成就造化。经曰:“上善若水”。善真一之水生于天之先,故曰上善。其利源甚为远,却不比寻常后天地滓盾之物。”请看此一段内容,连用了四个“真一”字,学者应当特别注意。
至于二七天癸。虽可名为首经,试问又与“真一”二字何相涉?又上阳子说:“白虎为难制之物。倘用之不得其道岂无伤人之理?首经为难得之物,倘求之不失其时,有天仙之分。只此白虎首经,强名先天一气,仙师太忒漏尽,薛陆注之太详。世之愚人,若指为采战之说,或谓闺丹之术者,则祸及于身。学者若知三日月出庚诣,方许求华池神水之丹”据此一段而细察之,虽有“求之不失其时”及“三日月出庚”之说,又怎么知道不是指每月而言?若竟断定为二七天癸初降之时,亦未必然。
统观道光、子野、上阳三注,皆未言白虎首经即是二七天癸。唯三注皆以首经与神水相提并论,可知首经与神水,乃一物二名。果能明了神水是何物,则首经问题也就可以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