决了。《悟真篇》后序说:“修行之要在乎金丹,金丹之要在乎神水华池。”此意人多不能了解,再者石杏林在《还源篇》后序里面讲:“先师悟真篇所谓金丹之要,在乎神水华池者,即铅汞也。人能知铅之出处,则知汞之所产。既知铅与汞,则知神水华池,既知神水华池,则可以练金丹。金丹之功,成于片时,不可执九载三年之日程,不可泥于年月日时而运用。钟离所谓四大一身皆属阴也。如是则不可就身中而求,特导身中一点阳精可也。然此阳精在乎一窍,常人不可得而猜度也。只此一窍,则是玄牝之门,正所谓神水华池也!”
按石林仙师乃是南宗第二祖,亲受紫阳之传,其言当此后来杂家之说可为信。所谓“神水华池”不过如此。对于二七天癸,毫无关系。学者可以醒悟也。更参考紫阳仙师《金丹四百字》自序云:“以铅见汞,名曰华池,以汞入铅,名曰神水”。此意与杏林仙师所谓:“神水华池者即铅汞也”一句,正相符合。因此可知铅汞相交,即是华池神水,华池神水即是白虎首经。而白虎首经,决不是二七初降之天癸,则可以断言者。
学道诸君,若不将此种紧要关头先弄清楚,仍迷信非五千四八之期不足为金丹大药之用,则前途荆棘多矣。此尚指自己有能力、设备完全依法试做者而言,其无力照办者,终身在望梅止渴之中,永无实行之日,尢为可怜。
然及“感通心髓”之极密真诀无须远求,近及在此。即谓元精、元气、元神相交妙道心髓矣。学者达至无上三元相交大法之境后,自然心到神在,体证而明知,则可明乎“白虎首经”之奥义,遂自通虚空阴阳转化之上法,而臻达妙境,道果自成。
是以修丹之要,纵读丹经万卷,仍首重体认,证悟,盖谓之无上心要,莫过此一字“练”矣!
玄觉虚空双修功程析凝指迷
一人孤修的清静之士,下手淡无,以此清真浅显,而开入门之孔窍,从而修真。但却不明白孙汝忠与陶存存一派所谓“开关展窍,当在筑基之前”一说。而东派祖师陆潜虚翁则常以古仙之垂语示众,也绝口不言。而后又说: “蛇足不添,骏骨无价,大道之厄,斯人为之”
有人认为,开关展窍,为可鄙之事,实则并非如此。只因世人不幸,而失去其先天之清静,故要添此开关展窍之法。原本上德无为,不以察求,童子先天未破,直可清养而得胎仙,不假以还返,又那里需要通关呢?所以以此而为大道之厄。也即是太上所谓:“大道废,有仁义”之谓叹也!然而大道乃是以度人而为功,其所流传之功法,又怎能尽为童贞所设呢?那么展窍开关,乃是启玄门而辟径路。还元而返本,所以要资同类异性而补真身。中年学道之人,只要凝神有法,调息有度,自然会使阴跷气萌,然后将其摄入鼎内,勿忘而勿助,待到后天气生,再调再烹,真机便会自动。当乘其机动而引动,不必去著力开,而关自开,不必去著力展,而窍自展。真气一升于泥丸,于是河车之路可通矣!
通关要法乃是自然而然,乘其乍动而又静之际,微微起火,逼过尾闾,逆流天谷,便可自然练精化气,灌注于三宫,以后复得于外来的妙药,则擒制于我身中之真气,令其交媾,并使其不得散乱,然后相亲相恋,如蚌养珠,如鸡之抱卵。而暖气不绝,同落于黄庭之间,结为朱桔,这就叫内丹。
此后,则初候之功夫告成,延年之妙已得,全形之道亦备矣!
从古而至今,后天修练的法程,就只讲筑基,练已这二层功夫,而陶存存先生则却言:“修道之人,倘不开关,则言筑基练已,此乃隔鞋搔痒之举动,如此无益于事矣”拟以开关、筑基、得药、练已四层功夫,分之而为后天之次序。但恐后人多有疑惑,故又重作一文,将其讲授明白。
所谓古分二条一事,乃指后天的大端。而今又分为四层,则是后天的节次,这是以开关而辟开筑基之路,以得药而助筑基之需要,并以练已而了筑基之事。所以四者是相互的,故四端仍然两端,两端仍然一端。
古人常说:“细微的节次,不是真师而不会传,不是善人而不能讲”。
筑基练已,虽然不是上乘的丹法,但是其中的节次,也不止于上文所讲。《参同契》说:“下德为之,其用不休”此不休,则可见其节次的繁多了。而所闻的异词,所见的异词,则须在人之会通。
孙教鸾真人曰:“修身之人,必需先用鼎器去开关窍。”又言:“鼎器者,灵父圣母也”为什么会以鼎器称灵父圣母呢?此乃因生仙生佛的父母,不同于凡父与凡母,故以灵父灵母的名称来喻后天之鼎器,以作区分。灵父圣母,逆来交媾,凡父凡母,顺去资生。
逆来之法,为修真之人始终不离的方法。鼎器一立,神气便交;随着神气相交,积累渐厚;积厚一厚,则冲突健;冲突健,则关窍展;关窍展,则逆运之途得以开辟,河车之路便通矣。
但运河车一事,并不与开关之事相同。开关为后天的真气运行,河车是运后天的金水。功夫到了河车一步,已经是日日筑基而两无分别。陆潜虚谓:“循环灌注,久久而纯熟,自然气满三田,而上下交媾”。也即古仙真所谓:“常使气冲关节透,自然精满谷神存”。吾常常以后天之功夫名为养已,学者若能细细鉴阅,深究其中所举之节次,自然延年保身之道可得矣!
养已究竟是什么呢?《参同契》说:“内以养已,安静虚无”此话乃后天功夫之要言。己,指的是己性,也即元神。内,指的是内境,也即虚无。
虚无之内,须常安而常静,安而后能虑,静而后能应。但要将神静下来,又必须调息有度。一呼一吸为一息。顺其自然,但不可听其自然。庄子曾说:“真人之息以踵”所谓踵,乃是指相接不断。绵绵若存。气彻于涌泉,而往来不绝。仙师有言:“以内息而踵于外息,以外息而踵于内息,以息息而踵于息息,此即是以踵之妙也!”内呼则自然外吸,内吸则自然外呼,内外两息,一反一正,却是相生。而开合有度,却是自然之妙趣,不可以强而为之。
古人曰:“若问筑基下手,先明囊龠玄关”。明白什么是内息即可明白囊龠。练丹家言:“呼不出喉,吸归于蒂”。就是讲的内息。如果是口鼻的呼吸,又怎么能使其不出于喉呢?
息得调以后,又须要凝神。凝神一事,是指寂然不动,而内照形躯。
但凝神与调息,却并不是两段功夫。要知调息则神归,神归则觉照,觉照则气生,一旦气生,那就静摄于内。此时金鼎日充,元黄交媾,真气冲心,将其引至尾闾,一撞三关,牛女之路开,而银河可挽也。
然而养己之道,却有很多内容,它包括调息、凝神、聚气、冲关,且筑基与练己之事也包括于其中。
上阳子说:“宝精裕气,养己也;对境而忘情,乃练己也。”养己为练己之内助,而练己可除去养己的外像。如果练己而不养己,则丹基难成;养己而不练己,则汞性难固。综而述之,养己与练己,皆是一道也!
然养我之己汞,就必用彼家异性之真铅。此乃是后天中之先天,后天中之金水,有气而无质时,为真铅初生之始,郁蒸于两肾之间,即运起河车以练之,后循尾闾而上于天谷,倾甘露而归于黄庭,洒濯三宫,将铅以制汞。气化液而退阴符,不可走失流珠;液经为气而进阳火,河车又开始运起。且练性修心,外除尘扰,大隐于市,和光而混俗,身心两定,内汞坚凝,然后再求得八两之先天,而配我半斤之后天,从此还丹一中可以涉及了。
筑基与练己之道,是二又是一。而且有小筑基、大筑基,外练己内练己,故也不可以不知。
何为小筑基呢?摄取先天元阳而入于内鼎之后胎息绵绵,然后又生出后天之药,而行玉练之功是矣。也即是孙汝忠与陶存存一派所讲的“筑基既毕,乃敢得药,内药既凝,乃敢练己”。
何为大筑基呢?养灵珠而生外铅,金水溶溶,而勤行于周天之妙,从而完成尽性之功是矣。此也前文所谓:“以开关而辟开筑基的路,以得药而助于筑基之需,以练己而了筑基之事”。
什么是内练己呢?内练己为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