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TOP

玄觉虚空阴阳双修细密功程真诀(四十四)
2012-12-27 13:12:46 来源: 作者:青衣道长 【 】 浏览:12201次 评论:0
坤,兼有坎离者,盖以乾坤为鼎器,坎离为药物。 

后天有坎离而复有乾坤者,盖以得坎离为妙用,还乾坤之本体也。更有当知者,后天练己之物,又名先天坎离。言其取坎填离。而得成玉液还丹。先天后天之取坎,皆名先天。待有他家来,我家种之分别。

按:先天乾坤,即是天元药物,犹如后天坎离,乃是人元药物也。童子得诀逢师,坐守乾坤而道成。至于落于后天,则乾坤更名鼎器也。

采练之事,乃采彼家阳铅,练我家子珠之气也。阳铅即地魄,以其藏于外边至阴之中,所以称为地魄。练己时得之,那么可以制我汞性,而使之成砂。

《悟真》曰:“但将地魄擒砂汞,只要人元采合练耳”

什么是采呢?采当以不采之采。什么是练呢?练当以不练之练。

什么是不采之采呢?龙闲而虎静,守雌不雄。建子之月,其气始升,神即随其升而逆入鼎内,就便引来,所谓不采之采就是如此。

什么又是不练之练呢?彼在我家,即药是火,相融之久,其阴自化,阳即因之而长,积在炉中,自然运化,所以叫不练之练也。但其间,仍须要凝神以待,乃能采之;调息以守,乃能练之,精尽化气,腹内充实,而内丹可结矣。

河车一事,乃是得药运行的要旨,并非存想搬运的方法。乃是子午进退,阴阳阖辟,内外升降,天地自然之火候。

自从筑基以来,金鼎充足以后,调内息,而凝内神,使神息相依,风火交合,忽而灵芽吐萌,气机生动。我即起河车以练之,使之自下往后,由督脉进,而逆流天谷,返于中宫,此得药当行之事也。可惜后人不得真传,多落存想搬运,空空往来,有何益处呢?只缘妙语少人,所以仙师难说耳。今吾试而言之,其妙在意守于内,神驭于外,然自有此说,而凝者纷纷矣,盖以真神即真意,如何两处分身!主内而复主于外,安得独充二役?此凝之必然者也。

抑知神守内息,只贵凝而不贵运,运则必用乎意也;周天之妙,外运逸而内掌劳,故内掌必以意当之。譬之于人也,身坐灯前,影现壁上,身动而影亦动也;吾发室中,声流墙外,语出而声亦出。

意也者,即如神之身与语;神也者,即如意之影与声,没有不相见不相闻者的也。故以意筹其内,而其神自运于外,是二仍是一。运内即运外,不要管着他,自然两相知。为什么呢?真意居于其中,调遣呼吸,又有隐隐相知的,是神吗?是意吗?此神还即是意吗?伍真人说:“有两相知之微意”盖即是指此。

不知神与意之何以体分身也,又不知神与意之何以里应外合。这即是以不知而为真知也。

我只伏我内而调我内,这里气动,那里气升,这里风行,那里风送,这里是意,那里是神,是神是意,分而不分,只觉守内者会理家事,驭外者即上天门,不知其何以有此两相知之微意也。玄乎!玄乎!

泛仙槎,而游银汉,朝碧落,而归黄庭,灌注三宫,则所得之药,方不致闲散无用,而真气愈多矣!吁!世人昧却河车旨,搬运劳劳枉费心,不把真传祥细说,饶君到处去摹寻。

金丹之道,贵得于真神,真气,真精,而后能成造化。然不用其真心,亦不能得此真精,真气,真神也。

真心者,识念未起之前,人欲未交之会,阴气未染之萌也。修身妙道,全在定静中下手。

学人练己未纯,惟有此着功夫,稍能济事。兵家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时也。当心地偶清之际,我则闭塞三宝,凝神调息,内想不出,外想不入,此时欲念未发,有功即致,乘识神之未用,而可以见其真神矣!乘浊气未扰,而可以养其真气矣!乘淫精之未播,而可以待其真精矣! 

一心转向,致虚极而守静笃,并可以认其玄关也,此性命双修之第一义也。其心之用,岂不妙哉。如待有事物交接,人我应酬,笑言饮食之念,触动心机,而乃从而克制之,则内心浮动,杂志已生,我止之而即止,幸也。

苟或止之而复起,麾之而又来,愈逐愈多,如逢劲敌,闭目作天人之战,抚衷为糜烂之场,心败矣,可能奈何呢?

大抵初基之士,比不得尘缘久淡,对境忘情之人。顿悟虚空者,固称上智,渐悟了性者,亦非下流。学人只觅真心下手,虽练己未到,也可觅静入门。总要遇而勿失耳。

其真心,或在平旦,或在晚间,或散于十二时中,自领之而自取之可也。此说也,其名似创,而实非创,更便于初学之流,却也与前古丹经融通不悖。苟如此渐造之,时时守其真,日日抱其真;无时无日,不见其真。由其渐而及其常,久久纯静,则并举练己之功而也包之矣,不更大欤。

然则心地偶清明时,正是一派好功课,好光阴,好境界,愿人以一刻千金珍重视之也。

心为一身之主人,神为三品之上药。惟心与神,是二是一,不可不辨也。

老君曾曰:“夫人神好清,而心扰之;人心好静,而欲牵之。所以当遣其欲,而心自静,澄其心,而神自清”

潜虚老祖也说:“调息之法,调心开始,凝神之法,自调息开始”此乃是圣贤仙佛之梯舫,吾人入德之路也。下手学道者,必须摄念归静,行往坐卧,皆在腔子里,则守静始能笃也。

盖有念为妄心,无念为真心。人能收念于平日,而还其所止之地,乃能专心于临时,而坚其入定之基。

圣人云: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”也正是如此,心之静者,息亦易调;心愈细,而息愈微也。息调神归,于是而再安其神,凝于气穴之中。夫心也,而又曰神,此又为何呢?

盖心在绛宫,动以纷之则为念,静以收之则为心,即静心而返乎神室则为神。神也者,无思无虚,无为之中无不为,无用之中藏大用,此所谓三品之大药也。凝神之际,务要与息相依,毋以神遂息,逐息则神散,运息则神摇,只要息息动荡,任其天然,随其自然,斯其神愈觉凝然。等到了静极而动,便是神乎得其气机,是气初破鸿蒙,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。修道之士,乃如是有为也哉。

神者,火也;息者,风也。欲识风火玄机,须将神息安顿。神贵含光默默,息凭真气绵绵,但安其神,不逐于息。有如炉中聚火,箱管抽风,风自煽而火愈红,火愈红而金自化。可见是风来助火,并不是火去追风。但其中尚有机窍。欲令风箱之气专笃而吹,必使风管逼炉,使他从消息中度去,乃能煽起炉焰。

火色重青,学者凝神聚气,即是火熔金。息向坎中吹。又即是引管逼炉,助风追火之势也。

炉中火发,阳光腾腾,此时神即是气,气即是药,犹之火练铁红,红铁也红。琼王宫翁所谓“火即药,药即火”者,此也。火药交融,金丹立就。若使息不内吹,徒内喉鼻中摇弄,即是管不逼炉矣,不觉可笑乎?

息静则神归。凝神之法,固赖调息,神定则息住。调息之法,也赖凝神也。盖其存神于虚,则内息方有,所以息恋神而住,神依息而留。神息两平,若存若亡,不知神之为息,息之为神也。风得火而煽,火得风而灼,相维相系;又不知风之为火,火之为风也。功夫纯熟,真有不可以文学形容者。

曹元君言:“我与诸君说端的,命蒂从来在真息”以真息而为命蒂,为什么呢?乃因人以后

后天的呼吸,配先天的呼吸。而先天的呼吸,乃是身中真气,被息引动,悠悠来往。斯时也,是息动耶?或是气动耶?息动而气也动两不分明,息中有气也,所以说:“真息氤氲,气中有息”也。所以说“真息囊龠”。真息动而真气生,真气来而命蒂生。复命之根,养命之源,护命之宝,诚在乎真息而已。神贵凝,《参同契》所谓:“安静虚无,内照形躯”是也,神不是意,或谓“内照玄关,必用真意”是也。 

冲虚云:“真意者,虚无中之正觉”。陆潜虚曰:“灌注上下,必以元神斡运乎其间”。元神的斡运,即元神的正觉,不得谓元神即是真意也,也自有体用之殊耳。盖杳冥无为,静中宰运者神;从容大雅,理事不乱者意。

所以神为丹君,意为丹使也,神与意实有体用之分,即分体用,则二也。用因乎体,故又可以一物视之,但有进说者,欲培真意,须养元气。真意从静极而生,乃克成我之妙用。道所谓“常应常静”,又所谓

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:
Tags: 责任编辑:天罡
首页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尾页 44/45/45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分享到QQ空间
分享到: 
上一篇出阳神必备条件的训练 下一篇修真入门九则(修真即修道,暨修道..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图片主题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相关文章

广告位